北京:010-88029730
西安:029-89297850
伴随清晨第一缕阳光,武汉二环线日,由中国一冶集团承建的武汉二环线汉口段通车,不仅标志着一冶集团在谋求企业转型上有了新的收获,更意味着武汉城市快速路建设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8月24日,武汉二环线汉口段二七路高架桥上,中国一冶集团施工人员浇筑了最后一联混凝土箱梁,二环线汉口段全线实现主体结构贯通。
“终于如期完成了。”一冶集团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张虹波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自2009年6月承建二环线工程以来,张虹波就绷紧了弦。他说,二环线汉口段既是武汉首开“BT”模式先河,也是一冶集团承接的首个“BT”项目,是企业从单纯施工总承包转向投融资建设模式的转型之作。
一冶集团成立时,只是一个为建设武钢而成立的冶金施工企业,简单地说就是给武钢建高炉、架铁路。2005年,中国一冶集团走完了单一国有经济的历程,实现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及主体产权多元化改制。
在国家调整钢铁产业的大潮中,冶建项目压缩。一冶集团积极应对,形成施工总承包、钢材深加工和房地产开发三大板块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环线工程的建设正是一冶集团开始尝试向民用建筑领域转型的典型例子。全长17公里,延绵经过武汉最繁忙的路段——武汉二环线分钟畅通工程”的重点内容,更是在建市政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一冶集团在其中既要施工,又保交通,在矛盾中寻找平衡。
2009年10月,二环线上,全国高架桥跨度最大的立交桥竹叶山转盘被拆除。不巧的是,转盘拆除的当天,在路面面积拓宽了千余平方米的情况下,4个方向的车辆均出现严重滞留。
一冶集团项目部技术人员见此情形狠下苦功夫。他们仔细研究图纸,研究每个桩基、承台和墩柱的方位和要求;实地察看车辆和行人的流向,掌握行车规律;他们用脚一步步丈量出桩基与桩基、桩基与车道之间的距离,思考着桩基施工时,应该留有多宽的距离以保证车辆通行;哪些桩基先打,哪些桩基后开,如何利用转盘的移动,将桩基框在里面,既保证车辆围着转盘流动,桩基又可在转盘内不受干扰地施工。通过系统软件的无数次模拟,一冶集团绘出60多张图稿,打出桩基与立柱十余根,始终保持了双向至少四车道通行。
此后,在竹叶山立交一年多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在转盘范围内有100多根墩柱要施工,为确保交通不中断、施工不停歇,交管部门和施工方用围挡让竹叶山转盘“变形”了19次。每一次“变形”都是为了腾出一块施工场地,最终分19次将这些墩柱施工完。
“就是这样一个个具体的细节中,一冶在许多生产工艺中创造独有的‘一冶智慧’,实现了施工不‘断流’,使得工程顺利进行的同时,保障了市民们的出行畅通。”中国一冶集团董事长宋占江自豪地说。
武汉二环线的建设,还激活了一冶人的创新精神,这期间不断推陈出新,七类前沿技术领跑整个冶金行业。
二环线下穿汉口火车站地下通道工程中,一种绿豆般粗细的线网“现身”工地——这是武汉施工领域首次运用物联网技术,监测施工中的地下土壤变形情况。
二环线汉口段全程高架,惟有汉口站门前设计了1075米下穿通道,目的是不让高架桥遮挡汉口站的门前景观。它是武汉目前最长最宽的下穿通道,通道宽26米,双向6车道。下穿通道最深处在地下13.7米,建了一座保证通道不淹水的泵房。
此前,武汉地铁2号线已经从通道下方先盾构通过,呈“十字”相交。地铁的顶部距下穿通道底部,最近距离只有1.9米。
保证2号线地铁隧道的安全,成为二环线汉口火车站下穿通道施工的最大挑战。一冶集团投资了100万元,在武汉市施工中第一个引进物联网技术来实时监测地下。
“它的原理,就像戴上芯片的车辆,‘位移’到哪里,通过卫星监测,都能准确记录它的准确位置。埋设在地下十几米的光纤,我们通过它的变形,掌握施工对地层带来的受力影响。”项目部副经理罗双全告诉记者:“我们24小时监测,当变形达到0.5毫米时,与光纤‘对接’的互联网终端电子显示屏就开始报警。”
在现场记者看到,每根光纤直径2.5毫米,粗细和随身听耳机线差不多,外穿一层保护套。与隧道开挖后支撑的宏大钢管和工字钢相比,它显得非常“低调”。地下通道与地铁相交部位施工全部完成后,累计变形没有超过2毫米,与国家标准允许的5毫米相差很远。表明对地铁无丝毫影响。
除此之外,一冶集团在二环线施工中,还使用了GPS桥梁定位、工厂化制造碗扣支架,以及道路直埋管等新技术手段。
二环线公里,且桥与桥之间并非直线连接,如何对准定位是难点。特别是竹叶山立交,共分4层,匝道就要6条,又在2条道路交叉十字路口,还要与跨铁路的斜拉桥对接,早期定位很关键。
一冶集团采用GPS桥梁定位,建起城市测量控制网,让每一座桥的位置变得可控。
武汉二环线车流巨大,这决定了施工要快,占道时间越短越好。一冶集团选择工厂化制造的碗扣型支架,代替传统的钢管支架。
钢管支架需要人力搭建,拼接处靠螺丝固定,一旦拧得不紧容易垮塌。用碗扣式支架,是工厂化预制现场组合,拼接拆卸都快。
长江二桥下桥的黄浦大街一处,原本安排一段1.2公里的地下排水工程。如果是开挖式埋管,需要全路段封闭至少60多天,行不通。
一冶集团采用非开挖式直埋管,采购一台小型挖掘设备,就像“迷你版”的盾构机,只需要在地面开挖3米宽5米长的口子,将机器放到坑内后就会自动在地下掘进,管道同时铺设,一次可以在地下“行进”500米,二三次就能解决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在二环线建设中,一冶集团仅土方开挖59.9万立方米,砼浇筑64万立方米,使用钢材17.7万吨,沥青砼浇筑8.62万立方米,路面刷黑93.5万平方米。
武汉二环线的建设让一冶人看到,在转型过程中掌握和拥有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炉窑砌筑、地下空间支护、船罐制作等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成为了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集团也由此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十年来,中国一冶集团不断进行转型,产业结构由冶金施工一业为主向工程总承包、钢材深加工、房地产开发三足鼎立转变,施工主业由冶金施工向市政、道路、桥梁、场馆和海外市场拓展。“现在,在全国冶金建设系统内,和同类型企业相比,一冶集团转型速度应该是最快的,当然质量也是一流的。”宋占江说。
去年,中国一冶包头置业有限公司也一举签下包头甲尔坝保障性住房48万平方米和二期34万平方米。同时,一冶集团还与包头市签订了开发时代广场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该项目规划建设面积约110万平方米,由五星级酒店、商业中心、酒店、公寓、住宅、休闲广场等组成大型商业集群,是包头最大城市商业综合体。
一冶集团紧紧抓住国家严控房价,加大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一机遇,自2009年至今,在武汉、南宁、福州、天津、深圳、包头等多个城市,利用国企资金雄厚和施工技术和组织领先的优势,接下多个保障性住房建设订单。据初步统计,目前集团已累计开发建设房建项目600多万平方米,房建类项目营业额达到100多亿元,大大超过传统冶金建设项目产值,成为国内项目中的“主业”。
与此同时,中国一冶集团加大“走出去”力度,并取得重大突破。目前,中国一冶集团在14个国家有在建项目和出口业务,涉及领域有冶金、交通、民用、市政、电力、化工等,一冶集团潜心经营的大海外战略格局雏形初现。